数字时代的伟大,在于其迅速超越传统工业时代的低效率,通过高性能数字化设备将生产与制造的工艺、安全、研发等各方面技术推入至全新水准。据了解,随着我国云南绿A生物产业园的即将竣工,“螺旋藻”高科技产业将真正进入消费者的生活之中,这也意味着其所带来的微藻实验室、现代换管理体系、国际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多个大元素将为数字时代的生产注入新的活力。
(螺旋藻养殖)
或许,有人会疑惑螺旋藻如此简单的生物为何会跟高科技挂钩,业内专家胡鸿钧先生就此给出了不同的诠释,螺旋藻养殖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真正的高科技项目。由于螺旋藻是一个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其藻种培育、变异控制、乃至采收、干燥、灭菌,都需要高级的专门人才和设备,所以国外的螺旋藻养殖业,很少有小企业涉足。国外螺旋藻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螺旋藻企业也只有不过10多家,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极少数发达国家。
由于螺旋藻对藻种的要求特别高,藻种的研发一度成为我国螺旋藻产业发展的一大技术难题。藻种容易变异,因此在上世纪初我国生产出来的螺旋藻在营养成分和单产都无法与其美国和日本生产的螺旋藻相比。目前在世界各国比较认可的钝顶和极大螺旋藻两个藻种,只是在理论上这两个藻种是较优的类别。但具体的植株和生产有很大的差异。螺旋藻藻种变异速度很快,因此如何复壮,降低子代和亲代间的差距是保证螺旋藻质量的关键难题。
也因此,随着科技化管理、设备与生产制造快速进入螺旋藻产业,由此打开了螺旋藻高标准制造的全新大门。
(螺旋藻研发)
以全球知名的绿A生物集团为例,其国内顶尖的科研团队和实验室等各种优势代表着高科技螺旋藻制造与生产的先锋理念。数据显示,绿A每年在科研费用上的投入高达上百万,为国际水平的科研实验设施和技术装备奠定了基础,其对螺旋藻的研究已达到多肽、多糖分子水平创新性地完成了中国红球藻的产业化,打破了美日的垄断,成为国内首家实现红球藻产业化的微藻企业。
在此基础上,绿A得以建设完备的螺旋藻藻种选育实验室和藻种库。据悉,绿A藻种试验室内聚集了国内顶尖的科研团队,由常年驻扎绿A基地的武汉植物研究李夜光教授带队。绿A一直进行产学研模式的探索,组建有优化组合知识结构、极强实践操作能力的技术创新科研队伍,与100多家科研单位和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先后进入国家科委“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和“火炬计划”项目。如今绿A的藻种库有上百种优质藻种净株,科研人员能够通过技术监控清楚得出每个净株的各种营养指标参数。凭借强大的螺旋藻专业研发能力,绿A已成为世界微藻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