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缘起
外国大咖来华宣传 中国记者遭外媒吐槽
近日,《洛杉矶时报》发文盘点了中国记者向好莱坞大牌们提问的那些槽点问题,其中就在包括《X战警:逆转未来》发布会中,来北京宣传的休·杰克曼被中国记者问到“你觉得和欧洲演员比起来,范冰冰身材怎么样”这个问题。在《洛杉矶时报》中,这一提问被表述成为让休叔感觉尴尬和被侵犯的提问,并引用了休·杰克曼事后的反馈“恐怕我不会在其他任何地方遇到这样的问题……”,文中还强调了“彼特丁拉基以及中国女演员范冰冰也在场。”
遭到《洛杉矶时报》炮轰的不止参加《X战警》宣传活动的中国记者,在《美国队长2:寒冬战士》斯嘉丽·约翰逊来北京宣传时说的那句“我爱上了中国的火锅”也被吐槽,《美国队长2》的导演乔罗素说他爱饺子“根本停不下来”,约翰尼·德普说中国香料让他“整个人都变好了”,也都一并被抨击,被归纳到“低素质”的中国式采访中。
至于《超验骇客》在中国上映前约翰尼·德普来中国宣传,被问到“是否有兴趣设计女性内衣”时,这个问题也遭到了《洛杉矶时报》的血喷,再看看德普兄是怎么回答的,他说:“嗯,我擅长制作派对高帽和女鞋上的带扣。”—嘿,如果没有人问出这个问题,你又怎么能知道德普还真的有关注女性方面的小情趣?
被吐槽的例子还有小罗伯特·唐尼来华时透露自己有私人中医,约翰尼·德普说自己身上的一处文身灵感来源于中国元素,安德鲁·加菲尔德和休·杰克曼一致表示都很喜欢中国的乒乓球运动,总之,只要是和中国饮食、国粹运动扯上关系,在外媒眼里就成了提问“不专业”或是“素质低”的样板。本刊试图还原 事件的另一面
被外媒吐槽的种种,中国媒体又是怎样看的?事件的另一面又是如何?本刊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员,试图为大家还原。
在《X战警:逆转未来》发布会现场,当“范冰冰的身材和欧洲演员相比如何”这个问题被提出时,也引起了中国媒体的一片哗然。而记者小杜认为,“无疑这场发布会最让人难忘的就是这个问题了,你不觉得虽然在一刹那间让人觉得低级,却有一种伍迪·艾伦式的幽默么?”就现场气氛来说,这的确是整场发布会的高潮,至少所有人都笑了。虽然休·杰克曼在现场假装表示“尴尬”,但注意是“假装”喔?;褂心憧?,彼特·丁拉基和我大冰冰在一旁笑得多欢啊!
女神范儿的约翰逊·斯嘉丽来华宣传《美国队长2:寒冬战士》时,在她说出“我爱上了中国火锅”的几个小时之前,她和克里斯·埃文斯在酒店的会议室里接受了20分钟重点平媒(就是片方认为有深度的报纸和杂志)的圆桌专访(五六家媒体和两位咖一起坐着圆桌群访)。有许多中国记者直接用英文发问高素质问题,比如:“你和许多大牌导演合作过,如伍迪·艾伦、克里斯托弗·诺兰,不同导演给你的刺激有没有不一样?”,斯嘉丽是这么回答的:“每个导演都有属于他们自己不同的规则,20年前我和伍迪·艾伦一起工作过5个周期,我就学到很多。你看像《美国队长2》里,黑寡妇戏份就挺多,可能连电影公司都没意识到这个部分。但漫威公司的电影主管都是男生,另外可能他们都比较宅,所以,也许他们反倒愿意让这里面的女性形象突出些。”这种答非所问还不如直接飙一句“我爱上了中国的火锅”来得主题鲜明呢
而约翰尼·德普来华事件中,中国媒体更是有苦难言了。首先,平面媒体约德普的专访是很难的,被宣传人员告知“只有网站有专访”。一家平面媒体在被拒绝了专访需求之后,又接到了宣传人员的电话:“你英文好吗?能不能在发布会上问一个我们安排好的问德普的问题?”正当平媒无限羡慕门户网站可以获得德普的专访时,网站记者却愁眉不展:“我的专访只有3分钟。” 3分钟?你没听错,就是3分钟!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在台上和外国大咖们贴身的主持人,远远比台下的记者更爱寒暄,什么“你吃了吗”,“去哪里玩了”,都是从主持人口中问出的,但是请不要把主持人和持证记者混淆!中国记者素质真的不行? 事情其实是这个样子
外媒的炮轰在中国记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人总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也因而,即便经历了同一件事,不同人的眼中也有不同的事件真相。外媒有其立场,但也难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国媒体参加外国大咖发布会需要接受多少限制?在组织方的种种安排面前,中国记者有多少无奈?接下来,我们试图还原这些。主持人个人发挥+宣传方安排突出中国元素台本=“你吃了什么好吃哒”、“去哪儿玩了?”
上文提到《洛杉矶时报》吐槽的那些日常唠嗑和突出中国元素的提问,其实并不是随意发生的。任何电影发布会明星们的发言,其实都有一套台本,而且这个台本一定是被反复修改和确认过N次。“先是片方确认,然后是逐个明星确认、才会确定最终的发布会台本,当然也不乏主持人现场发挥、遗漏或者增加的部分,出于语言原因好莱坞大咖通常不会多说,个人发挥部分较少。”一位参与过外片在中国落地宣传的J女士告诉本刊记者。好莱坞大咖们出于语言障碍不多说,但禁不住容易亢奋的主持人在台上自我发挥唠家常啊,好不容易贴身明星,hold不住可以理解,只是悲催的主持人式提问也被归为记者提问的行列了。
宣传方为什么会在台本和发布会主题中三句不离中国元素?“还是和中国资方进入好莱坞电影市场有关,花了钱总要突出自己的地位啊,就像有中国资方的大片一定会充斥着一个中国一线女星打酱油一样,不然不白瞎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片方宣传人员H先生告诉本刊记者。所以,你会看到《钢铁侠3》映前宣传时,小罗伯特·唐尼在太庙过了生日,同时这也是《钢铁侠3》的中国之夜首映式。你也能看到在《遗落战境》映前主演汤姆·克鲁斯来华宣传时游长城的照片瞬间铺满了四大门户网站的焦点图位置,我泱泱大国的古迹,是待客之礼。片方的“露脸”宣传政策本来就low,三分钟专访也好意思叫专访?
前几天刚结束的《变形金刚4》在北京的首映,只有十几家媒体收到了美国片方派拉蒙的邀请,一位《变4》内地宣传方工作人员含蓄地向本刊记者透露了此中原因:“美国人嘛,连日报都不喜欢,更别说邀请周刊和杂志了。”这说明啥?美国人讲究效率?其实说白了就是“露脸”(扶贫)政策,“人家压根儿也没想给你爆啥料,或是给你多好的内容,就是让你来配合人家做宣传,根本不是一个对等的关系,抨击我们素质低,首先要问问自己是不是把我们放在二等记者的位置”,腾讯娱乐记者陆姝深有体会。
搜狐娱乐的小川就多次接到类似3分钟专访的采访外国大咖安排:“每次给我们的专访时间只有5到10分钟,能聊什么深度话题啊。”对这种撒泡尿都嫌仓促的“专访”,时光网的耿先生是这么解读的:“就是文化扶贫的姿态啊!”
好了,根据网站采访的规律,让我们来看看在这三分钟里,实际操作是怎样的。众所周知网站都是要录ID的,就是“我是XXX……”这类宣传短片,如果好莱坞大咖们第一次说不顺,很可能反复录成功就要花费1分钟。接下来的Q&A,排除掉记者必要的暖场和涉及影片有关的一个常规问题外,剩下的时间就只够问一个自由问题了,怎么办?3分钟只能求标题党了,标题党的问题当然得是鲜明接地气!
所以求求片方以后不要广撒网,为了照顾N个网站的关系都排每家3分钟访问,或者几家媒体的领导可以坐在一起开个会,发扬团结友爱精神,把每家分到的3分钟叠加,凑成个15分钟(四大门户网站+时光网足够15分钟,本刊大无畏为你们打广告,请鼓掌),出一篇不流于表面的专访通稿,天下为公。既定“小纸条提问”的存在,小纸条在哪,话筒就在哪
“小纸条式”提问屡次出现在国内的各种发布会中,本来这种小纸条策略是一种片方害怕在场记者都不提问,避免出现冷场的存在。现在,“小纸条”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引导记者问问题的一种主题导向。这种导向在有好莱坞明星来华的外片发布会中发展到了极致。在《美国队长2》的主创来华的首映式中,在场的记者提问部分都是提前设置好的安排,具体到哪位“拿着小纸条的记者”被安排坐在哪,提问时现场追光锁定记者提问的位置都精确无比。当然这并不是吐槽《美国队长2》的片方给记者安排了弱智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还是非常有逻辑和层次感,和《洛杉矶时报》吐槽中国记者提问素质低无关,只是这种事先安排好的递话筒策略,也让所谓的现场提问变得毫无意义,那些没有争取到发布会之前圆桌群访的媒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完全被边缘化了。
这种“小纸条式”安排采访路数,一方面让人觉得这是对好莱坞大咖们的顺从和过度?;?就是让中国记者配合他们宣传呗),另一方面又彻底丧失了采访本身的意义,没有话语权的采访,还谈论什么记者本身素质高或低? 好莱坞大咖爱说套话+不娱乐假幽默=尴尬的Q&A
常跑“国际娱乐口”(其实就是英文好的娱乐记者)会发现,其实就算是片方给了20分钟的专访,那些习惯公事公办的好莱坞大咖们也不见得能聊出什么深度话题。能碰到有倾诉欲又有语言素养的外国演员,其实并不多,上文举了斯嘉丽·约翰逊的例子。在这两年来华的好莱坞演员中,只有《雷神》中弟弟的扮演者希德勒·斯顿的答记者问显示出了极高的文学素养,他会说出这样的语句“Love alters not when it alteration finds.若是真爱,矢志不渝。(注:出自莎翁Sonnet 116,原文:Love is not love which alters when it alteration finds.)对我来说,爱就是容忍。”请注意,希德勒斯顿还不能称得上好莱坞大咖,用一颗新星形容他更为合适,所以,套话是不是好莱坞大咖们的通病?至少我们在约翰尼·德普、小罗伯特·唐尼、斯嘉丽·约翰逊等这些大咖来华的表现中,就是这样感觉到的!
腾讯娱乐记者陆姝提了一个有趣的设想:“要让这些好莱坞大咖上《康熙来了》,岂不是觉得蔡康永和小S都low爆了啊,还有上《快乐大本营》不也是问你‘吃什么’么?本来就是娱乐嘛,当然我觉得那个问休·杰克曼范冰冰身材如何的问题,确实有点低级了?;褂懈鲈蚓褪侵泄教寰赫ち伊耍晕侍獗冉匣鸨?。” 问题偏娱乐化,错了吗?
小伙伴们,我拉了个群,大家来说说“中国记者被外媒吐槽素质低”的那些事吧! “我们做新闻的也是伺候读者,问读者想问的”
被外媒吐槽之后,记者小伙伴们自然心情不佳。本刊记者拉了一个群,来自全国各媒体的娱记朋友七嘴八舌群聊了起来,内容相当劲爆。本版面内容重在展示,记者发言不代表本刊立场哦! 3分钟专访,问什么才不LOW?问题问深了,中国老百姓能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