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增强了与观众的互动性,现场的视频、互动模型、实验性装置等丰富了展览的能动性。为庆祝这场趣味盎然原创展览的正式开幕,宝玑于2014年1月22日举办特礼,宝玑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海耶克(Marc A. Hayek)亦莅临展览现场。
此次“宝玑——凝创新之力,铸辉煌史诗——自1775年起荣获200余项技术专利”主题展览回顾了品牌对钟表行业作出的卓越贡献。作为一家久负盛名的顶级制表公司,宝玑在品牌发展历程中所推出的创新技术数不胜数,在一次展览中包罗万象,为观众倾力呈现宝玑的每一项创新杰作,未免有些不切实际。因此,宝玑精选并展出了8项尤为著名的创新力作,它们改变了衡量时间的科学乃至整个钟表行业的运作理念。
于1801年发明陀飞轮
1801年,宝玑发明新型调节器陀飞轮,并获得法国内务部颁发的专利,这位杰出的制表师从此跻身精英发明家之列。陀飞轮可抵消重力对钟表走时的误差,令时计精度大幅提升。
为那不勒斯女王度身打造制表史上首枚腕表
这项杰出的发明诞生数年后,宝玑在怀表依然盛行的年代应那不勒斯王后卡洛琳·缪拉(Caroline Murat)之请,为其打造了一款制作独特的表款:制表史上的首枚腕表就此问世。这款结构精密复杂的长椭圆形表款不同于以往的任何表款,它被镶嵌在了由发丝和金线缠绕而成的腕饰之上。1812年,宝玑完成了此项惊人的创举,完全颠覆了钟表设计的传统理念。自此,钟表便从隐藏在口袋中的物品,变成了人们引以为豪的腕饰“珠宝”。
发明无匙上链机置,现代腕表上链装置之父
这一独特发明提升了腕表的易用性,令查看时间更加方便,但其带来的改进并不仅仅局限于此。1830年,宝玑之子向Charles de L’Espine伯爵出售了首枚配备无匙柄轴上链和时间设定装置(即如今所说的“表冠”)的怀表。这款宝玑N°4952怀表配有一个“滚花按钮”,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后即可从左向右旋转,直至其无法转动。这一按钮具有双重功能:设定指针时间和上链。此项突破性的创新设计标志着现代腕表上链装置就此诞生。
首创瞬时切换双时区装置
直至今日,宝玑从未停止对钟表创新的不懈追求,将品牌创始人的开拓精神延续至今。众所周知,首款瞬时切换双时区装置同样出自宝玑制表厂。此项功能可显示两个预选时区,经宝玑巧妙运用,令旅行表得到重新诠释,只需轻轻按下按钮,即可瞬时完成时区显示跳转。
成功运用硅材质,开创高频时代
宝玑制表厂同时利用高频技术来改善自身某些产品中的摆轮性能。
硅材质的引入让部件更加轻盈,振荡频率也有所增加(部分时计的振频更是高达72,000次/小时),这一切均都赋予了腕表更精准的速率。
成功引用磁石
宝玑工程师运用具有防磁特性的硅材质,构思并打造出了在腕表机构中结合磁石的设计,从而提升了腕表的性能。宝玑Classique La Musicale音乐腕表因配备磁性调节器而开创了制表行业的先河。这一设计巧妙的装置有效缓解了磨损、背景噪声和能耗需求高等传统钟表所特有的问题,同时保证了更高的走时精度。
磁力摆轮轴系列荣获专利,开辟“精准度”新标杆
迄今为止,运用磁石一直被视为钟表领域的“神话”,它的推出为钟表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前景。因此,宝玑于2010年11月9日为磁力摆轮轴申请了专利。这一创新技术核心源于摆轮轴末端的两个宝石轴承;轴承上分别安装了强而有力的微磁石,并由此形成了一个可自动修正调整的动态平衡系统。2012年,宝玑推出精准非凡的Classique Chronométrie腕表,首次向世人展示了这项惊人的发明。
无论是改善腕表的性能、精度和美学设计,还是它们的功能性,宝玑在每款作品中都展现出超凡的制表创新实力。通过此次展览,宝玑回顾了两百余年来品牌制表史上的重大发明与技术突破,它们不仅谱写了宝玑的辉煌历史,同时也为宝玑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TIPS:创新典范
宝玑为那不勒斯王后打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只腕表(1810~1812年)
拿破仑最小的妹妹卡洛琳· 缪拉(1782-1839)于1808年至1815年成为那不勒斯王后。宝玑在1805年至1814年间共售出了超过34款宝玑表于卡洛琳·缪拉。在宝玑位于巴黎Quai de l’Horloge工作室的档案记录中,记录有不少地位显赫且特殊的顾客,包括拿破仑家族及各大王室成员。
其中一款诞生于1810年至1812年的表款格外引人注意,这是一款宝玑为卡洛琳·缪拉所量身创作的腕表。据考证腕表开始出现是在1880年左右,最初腕表的诞生是为女性所设计,而后约1910年才开始有适合男性配戴的腕表。
一本记录丰富的书册第29页中,发现那不勒斯王后于1810年6月8日跟宝玑订了两个非常特别的时计,共需要花费100路易,其中一款是具备问表功能的超复杂表款,因需要额外定制一条手链需要收费5000法郎。那不勒斯王后所委托制作的这个订单为编号N°2639,其描述内容前所未见,因为它是一只“手镯式的椭圆形问表”。宝玑于1812年12月21日交付成品,共计耗时两年半完成。据文献可知,这是一只宝玑常见的报刻问表,但较为罕见的是它采用了鹅蛋形的表壳设计,这份订单阐明了它采用杠杆擒纵并附有温度计。共有17个记有名字的人投入制作,并且必须分成34个部分制作。资料文献中并没有任何表款的手绘稿或对表款外观有任何描述,但这款表曾在1849年进行维修。根据记载由Rasponi伯爵夫人于1849年3月8日将编号N°2639的表款送回厂维修,她就是乔其姆· 缪拉和卡洛琳·缪拉最小的女儿。这款腕表的细节如此被描述:“是极为纤薄的问表,采用阿拉伯数字时标的银质面盘,具温度计,面盘附有快慢显示,该款腕表配有以极细金线所编织而成的链带,简单的金质钥匙,附有第二条同样以金线编织而成的链带并包装于红色皮制外盒中,以备修理之用。”这款腕表在1849年3月27日交还于其拥有者,共花费80法郎的维修费用,而后的记录还提及“我们针对轴承重新抛光打磨、重置温度计、使问表功能重新启动再度运作、拆开面盘全面清洁内部每个零件,并重新调校表款走时时间”。它曾于1855年再度送回宝玑维修,同时这也是宝玑最后一次记录到这款腕表,而今那不勒斯王后这款腕表的行踪已不知去向难以追踪,无论是公开场合或是私人收藏都未再有任何相关记录,它还在这世上某个角落吗?是否有天它会再度出现?一切尚未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