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岛内原住民,除了血缘,还要看你姓什么
最近,岛内的原住民(大陆统称高山族)又多了两个新成员:拉阿鲁哇族及卡那卡那富族。
为了取得官方核定,这两支无名部落,走了20多年的漫漫正名路,终得偿所愿。
至少从福利角度来看,正名之后,两支部落这些年的辛劳会略有盈余:有生活津贴、交通补助,健保费也便宜;小孩读书减免学费,专科以上还有助学金;如果孩子考大学,只要通过原住民文化及语言能力认证,各种加分羡煞其他考生的同时,还享受优先录取……
于是,台湾有人千方百计地想获得原住民身份。至于山里的头目认不认,那就是后话了。 “高考”加分35%
在台湾,原住民人口是精确到个位数的。据“行政院原住民委员会”(“原委会”)统计,2014年1月岛内原住民为534007人,占总人口约2.28%。
从出生那一刻起,原住民就自动享有健康保险,保费比别人低,如果家境清寒还能让公家买单;55岁之后,每年享有一次免费体检,而非原住民的门槛是65岁。
生活方面,他们享有每户20万元(新台币,下同)的自建房补助,如果屋顶漏了、厕所堵了,维修补助每户也有10万。为解决他们的零用钱问题,当局立法支持他们向银行借小额无息贷款,每笔最高5万;如果是做生意,还能一次借30万。此外,打官司有补助,坐公车有补助,如果住在山里,还能按月领罐装煤气补助……
读书的补助就更多了。大学之前,有名目繁多的助学、奖学金,有些私立学?;褂卸钔庾手?读大学,每年学杂费减免三分之二,公私立院校一视同仁;由于政策照顾,他们更容易申请公费留学,每月还能领400美元补助。
而最让非原住民们羡慕的,莫过于升学考试中针对原住民的优待政策。
以“高考”为例,台湾自2002年废除“一考定终生”的联考制度后,原住民享有依学测成绩优先录取、指考成绩加权35%的优 惠。
35%是个什么概念?2012年7月,宜兰县原住民考生詹毓文原始分数460.9分,经加权后分数是622.2,而考卷总分总共只有600——文体加分什么的,与之相比弱爆了。
不过,如果想在考试中享受如此高待遇,还得通过“原委会”的族语能力认证,也就是针对所在民族的方言及历史文化进行考试。如果通不过,原住民身份不变,但学测和指考中的优惠就要讲拜拜。
对原住民考生来说,族语能力认证才是最难的。据统计,台湾原住民共有42种语言,但由于使用人口少,以及当局在部落学校进行双语教学——有些部落学校更是“汉语一条龙”——能认识本族语言的原住民,已经不占多数。改姓大作战
当然,族语能力认证只适用于升学考试。在岛内社会的每个角落,更多的是“不太像原住民的原住民”,他们有原住民血统,文化上就不一定了。
根据2007年订立的“原住民身份法”,岛内采认原住民身份以血亲纽带为原则。原住民夫妻的孩子,当然是原住民;若原住民与异族通婚,那就有讲究了。
举个例子,若妈妈是原住民、爸爸是汉人,后代取得原住民身份的关键是姓氏——若按传统随父姓,就不算原住民;反传统随母姓,未来福利才有指望。若外公是汉人、外婆是原住民,如果妈妈随母姓,后代跟着随外婆姓就可以了;一旦妈妈随了父姓,不仅她自己没原住民身份,后代也没有。这种血统追溯,以三代为限。
如此“姓氏绑身份”,为争当原住民,台湾人“改姓大作战”开始了。
有些人家的原住民血统来自母系,于是妈妈得先去改姓,再带着孩子去改,户政所要跑两趟不说,银行账户、房产证、健保卡等各色“疑难杂证”都要改,即便岛内公务系统效率较高,通常也要几个月才能“结束战斗”。
著名的原住民“立法委员”高金素梅,原名金素梅,本来也不是原住民身份。她的父亲金德培,传说是满族皇族爱新觉罗氏后裔,母亲高香妹则为原住民。为了参选“立委”,她冠了母亲的姓,以原住民身份试水政坛,果然成功。
偶尔,还会发生“原住民父母生不出原住民孩子”的奇葩状况——如果父母只有原住民血统却无原住民身份,小孩自然也一样;如果要修正,又免不了一场“改姓大作战”了。 “阿力力事件”
原住民还有一项隐性福利:如果出现争端,当局一般会向原住民略有偏移。
2013年5月,原住民部落布农族举办射耳祭,其中有一系列捕捉活猪、生宰山鸡、猎松鼠的活动,制成影片放上网后,搞得动物?;ね盘蹇挂椤?/p>
团体发言人说,主办单位持棍棒敲打动物,已涉嫌违反“动物?;し?rdquo;。他们要求布农族终止“虐待动物”比赛,却被原住民团体反呛“文化霸权、侮辱原住民传统”。
结果,射耳祭在官方支持下照常举行,只是影片不能随便拍,违法与否也就不追究了。
今年6月,花莲县秀林乡几十名太鲁阁族人,为抗议当地文化及土地遭观光客破坏,设路障、点狼烟阻止车辆进入部落地区;有游览车试图进入,他们还对空鸣枪3声(岛内原住民猎户不在禁枪之列),吓得游览车掉头就走。
事情闹大,花莲县给出的最终解决方案是,今后一切游客步行登山,不许坐车。
还有更有趣的“阿力力事件”。排湾族有个传统习俗,长辈用手摸晚辈的“阿力力”(睾丸),不仅代表着关爱,还会让晚辈以后更有男子汉气概。
2012年,一位舅公摸了摸7岁孙子的“阿力力”,远离部落生活的父母不乐意了,直接控告舅公猥亵。舅公觉得很无辜:“我们部落的习俗啊,阿公给你摸摸看有没有长大,就是疼小孩、跟他们玩啊。”舅公在陈述时说,好奇怪,怎么这样也会上法院?
最后,法院以男童证词“舅公没有摸很久,大概1秒钟就放手”为由,判定舅公行为并非发泄色欲,也没有挑起男童或他人性欲,而男童愿意原谅舅公,因此判处舅公无罪。
针对这件被媒体热炒的“阿力力事件”,“原委会”还召集法学专家专门开了研讨会,认为法院的判决是台湾法制史上的一大进步——尊重原住民传统习俗。 台岛点击违法擦边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