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高压之下,有关车企纷纷宣布调价。自7月25日捷豹路虎中国成为首家公开宣布降价的车企以来,梅赛德斯-奔驰、克莱斯勒、宝马以及多家日系品牌,先后宣布降价,以回应反垄断调查。
可是,在宣布降价车企中,大部分下调的是零配件价格,而下调整车价格的较少。另有多家媒体调查显示,包括奥迪、宝马在内的一些车企4S店工作人员表示,至今未接到任何降价通知。
这就意味着,随着反垄断调查、处罚的不断展开,更多消费者关切的问题日益凸显。比如,车企违法所得应该怎么赔。
据《反垄断法》规定:经营者违反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1%以上10%以下的???。
实事求是地说,过去我们在吸引外资的过程当中,主要是强调对外资的吸引、鼓励、支持和?;?,而忽视对外资的调查、监管、约束和监督,更忽视对于失信企业、违法企业的调查和处罚。这次反垄断调查实际上是要“补上这一课”,既扭转过去对跨国公司长期存在的超级国民待遇的监管政策,真正实现跨国企业 与内资企业“一碗水端平”,让他们真正做到地位平等、共同发展、公平竞争、互利合作,以达到平等监管、平等?;さ哪康?。
基于此,对于垄断车企的处罚不应仅仅停留于???。除??钜酝猓杂诼⒍铣灯笾拔シㄋ?,应予以没收。从近期涉嫌垄断车企动辄近20%的降价幅度来看,一旦被认定为垄断,这些车企此前垄断所得数额将十分巨大。
除了???,民事责任更为根本,消费者所受的损害也应获得赔偿,涉案车企还应面壁思过,改恶向善,择善而从。
一些车企既然已宣布降价,就必须把降价落实到位,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反垄断的成果。否则,将涉嫌对消费者的欺诈或误导。其结果是,这类车企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会承受来自市场、法律与商誉的多重制裁。
车市要想真正回归非垄断,必须鼓励竞争、打破垄断。市场失灵时,政府必须挺身而出,铲除失信企业滥用垄断优势和限制公平竞争的乱象,旗帜鲜明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消费维权与鼓励市场创新、促进公平竞争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这就要求,一方面需要监管部门从上到下对垄断行为保持持续的监督力度,对垄断行为零容忍;另一方面,营造反垄断的新环境,消除制度漏洞,加快相关法规制度的完善进度。
《反垄断法》颁布已6年,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成为共识。反垄断对于中国消费者是好事,警醒跨国垄断企业慎独自律,迫使他们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价格,真正做到物美价廉,同时挤压垄断企业滥用优势地位带来的不当利益的空间,让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竞争机会,这对中小微企业来说既是一个政策利好,也是一个监管利好。
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活力之源。政府有关部门对跨国公司开展反垄断调查,既有利于维护市场的公平 竞争秩序,打击和遏制企业滥用垄断优势的行为,也有助于规范跨国公司的行为,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
无论内外资企业,都要动两个脑子:右脑要有营利合理化思维,左脑要有社会责任思维。同时企业还要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严格的营销标准、严格的售后服务标准、严格的内控体系、严格的问责体系,从而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安全保障权、索赔权,以及公司治理参与权。
这才是一个情商、 德商、法商兼具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