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篇
你了解乙肝吗?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导致的疾病。这种病毒是一种噬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脏内并且会引起肝细胞损伤。除此以外,你对这种疾病有多少了解?
乙肝能治好吗?
急性乙肝能够不治而愈,而慢性乙肝则不能根除。在感染了乙肝病毒6个月内,如果病毒被清除了,那么就是急性乙肝,如果超过了6个月,病毒还存在,就发展成为慢性乙肝。健康的成年人在感染了乙肝病毒后,超过95%的人,其免疫系统都能够自动在6个月内将病毒清除。即使是治疗也属于对症治疗,也就是减缓急性乙肝造成的不适症状。但是在出生第一年受到感染的婴儿有80%~90%的几率患上慢性乙肝,在6岁以前受到感染的儿童有30%~50%的几率患上慢性乙肝,虽然他们在30岁以前通常不会出现乙肝症状。治疗后,慢性乙肝只能控制,无法根除。不过要注意的是,一些多年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突然发病并不属于急性乙肝。
乙肝有没有潜伏期?
既然婴幼儿感染了乙肝病毒,要到30岁左右才会出现症状,之前是不是属于乙肝潜伏期呢?乙肝没有潜伏期,但有免疫耐受期。在免疫耐受期,患者的免疫系统对入侵的乙肝病毒没有反应。有人会问,免疫系统不工作,岂不是更危险?事实正好相反。乙肝病毒其实并不会直接对肝脏细胞造成损伤,而是免疫细胞与乙肝病毒“对打”时损害了肝脏细胞。如果免疫系统无法快速清除乙肝病毒,进入持久战,那么肝脏就会深受其害。所以,乙肝携带者反而在免疫系统没有反应的时候,不会出现乙肝症状,在免疫系统开始清除病毒的时候,才会“发病”。
慢性乙肝什么时候开始治疗?
免疫耐受期不用接受治疗,即使治疗也几乎没有效果。需要等待进入免疫清除期(即免疫系统开始应答,一般为30岁左右)才能够开始治疗。虽然有约一半的乙肝携带者可能终身不发病,但是也应该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简而言之,就是肝功能正常就不用治,肝功能一旦因为免疫系统和病毒“对打”而受损,就需要开始治疗了。
虽然肝功能受损是治疗开始的信号,但是肝功能恢复却不是停止治疗的标准。慢性乙肝一旦开始发病,就会反复出现炎症,即使通过治疗恢复了肝功能,一停下来,就有可能复发,所以必须要持续治疗。不同的治疗方法停药标准也不同。如果控制不好,慢性乙肝很有可能导致肝癌。有数据显示,80%~90% 的肝癌患者都感染了乙肝病毒。有20年乙肝病毒感染史的人中,约5%~10%的人会患上肝癌。除了肝癌以外,慢性乙肝还有可能造成肝硬化,也就是感染发炎对肝脏造成瘢痕,最终导致伤痕累累,肝脏纤维化。
没症状时会传染人吗?
有的疾病,例如处于潜伏期的肺结核不会传染人,那处于免疫耐受期的乙肝会不会传染人呢?如果从化验结果的角度讲,当患者的检查结果为大三阳和 HBV-DNA阳性的时候,病毒就正在他们体内大量复制,这时候的传染性很强。免疫耐受期虽然不会出现症状,但是病毒也有可能在体内大量复制,因此 HBV-DNA呈阳性的免疫耐受期患者,也很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科普篇
你能读懂化验单吗?
能否确诊一种疾病需要看化验单,判断治疗有没有效果需要看化验单,决定治疗是否可以停止了仍然需要看化验单。只有了解一些乙肝化验的基本指标,才能够更加客观和正确地看待治疗。
什么是大三阳和小三阳?
常听说的大三阳和小三阳,其实就是乙肝五项(或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的两种情况。乙肝五项检查的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
链接:抗原、抗体是什么?
抗原是诱发免疫应答的物质,例如病毒,抗体则是免疫系统产生的用来鉴别抗原的蛋白。
乙肝表面抗原为阳性:表面抗原是病毒表面的一部分,阳性就意味着患者体内存在活跃的乙肝病毒,有传染性,如果检查结果为阴性,则说明没有感染乙肝。
乙肝表面抗体为阳性:有乙肝表面抗体说明患者因为接种乙肝疫苗、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而获得了免疫力,并且不会传染乙肝给别人或者再感染乙肝了。
乙肝e抗原为阳性:e抗原是被病毒感染了的细胞所释放的一种蛋白质,阳性就表明患者血液中有大量的乙肝病毒复制,传染性很强。如果为阴性,说明体内的病毒很少。
乙肝e抗体为阳性:有这种抗体说明免疫系统可以自动清除病毒,大量病毒被杀死,复制水平变低。
乙肝核心抗体为阳性:有这种抗体说明患者可能是慢性感染者并且会传染给别人,也可能表示这个人以前患过乙肝并且已经恢复。具体是哪一种需要结合其他化验结果。
当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乙肝e抗原都呈阳性,其他为阴性,就是俗称的大三阳,说明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传染性强。当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乙肝e抗体都呈阳性,其他为阴性,就是俗称的小三阳。乙肝e抗原转阴说明病毒正在被杀死,传染性降低。
HBV-DNA检查又是什么?
以往我们用大三阳和小三阳作为是否继续治疗的标准,但后来发现,有的乙肝病毒发生了突变,复制时不会产生e抗原,这就造成了“假小三阳”。所以,光看大小三阳并不准确。现在的HBV-DNA检查就是直接检查血液中的病毒DNA,有一个DNA就说明有一个病毒,这样更准确。当HBV-DNA值超过检测下限(一般为10的3次方),说明病毒正大量复制。所以现在医生一般会结合乙肝五项和HBV-DNA一起来做判断。
那肝功能又代表什么呢?
由于乙肝病毒并不会直接损害肝脏,所以病毒数量的多少并不能够说明肝脏受损的程度,只有肝功能才能够说明这一点。一说起肝功我们就会想到转氨酶,这是什么呢?转氨酶本来应该在健康的肝脏细胞中,帮助肝脏完成各种生理任务,但在免疫细胞和乙肝病毒“对打”时,肝细胞受到损害,转氨酶就会跑到血液中。所以转氨酶水平升高就说明肝细胞受损。但转氨酶并不是肝功能的唯一指标,还需要看白蛋白、胆红素、磷酸酶和胶原等指标。
治疗篇
治疗是为了肝脏不再受损
无论是哪种治疗方法都没法在短期内做到大三阳转小三阳,更别说让病毒在体内消失,乙肝的治疗目的只是控制病毒复制,让肝脏不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抗乙肝病毒的治疗大致分为两种:注射干扰素和服用核苷类药物。一般来说,最好的结果是让患者的大三阳转为小三阳,以及HBV-DNA转阴,这时患者的肝脏就不会继续受到损害。如果使用干扰素治疗,这两项都达标,那就可以停止治疗了。停止治疗并不代表已经根除了乙肝,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小三阳患者这一项也呈阳性)就说明患者体内还存在乙肝病毒,只是这些病毒不再大量复制,肝脏功能不会继续受损,治疗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既然病毒存在,就有可能复发,能够做到完全治愈吗?也就是不仅大三阳转小三阳,连乙肝表面抗原也能够转阴吗?的确有这样的例子。乙肝表面抗原转阴意味着检测不到乙肝病毒了,这可以被称为临床治愈,基本上不会复发,但是否为治疗的功效却要打一个问号。因为慢性乙肝有1%的年自然转阴率,也就是说,即使不治疗,也有1%的慢性乙肝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会自然转阴。因此,如果有一些患者被“治愈”了,很难说是真的被治愈了还是自己痊愈了?;颊咴诮邮苤瘟频氖焙?,应该抱着更加理性的态度,不要过度期待奇迹的出现,更不要轻信一些夸大其词的广告。
除了不过度期盼疗效以外,患者还必须做好长期与病毒战斗的准备。幸运的患者使用干扰素能够在1年后停药,不幸运的患者可能需要终身服用核苷类药物。不论是哪一种治疗方法,都不能够在短期内让大三阳转小三阳和HBV-DNA转阴。即使是疗程较短的干扰素,每两天打一针,还需要忍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这也让许多患者感到坚持不下去。这些都让患者更加渴望见效快、疗效强的特效药,甚至因此而上当受骗。到目前为止,注射干扰素和服用核苷类药物是治疗乙肝最好的办法。
治疗篇
首选干扰素疗法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医生一般都会首先推荐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因为使用干扰素后大三阳转小三阳和HBV-DNA转阴的患者不容易复发。而且疗程也相对较短,只需要1年。干扰素对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是最佳选择,以免在生育的时候病毒重新大量复制。但是干扰素的作用却是因人而异的,在这点上,我国的患者比较不幸。
干扰素是什么?
英国科学家Issacs在1976年发现了动物细胞在被病毒感染后会分泌一种糖蛋白,这种糖蛋白可以促使免疫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防止进一步感染,它就是干扰素。目前人类身上发现的干扰素有α、β、γ三种,其中治疗乙肝的是α干扰素(由白细胞分泌)。但从人血中提取的干扰素不但量少还不纯,到了20世纪70年代,瑞士的罗氏公司才利用基因技术生产出了现在的普通干扰素。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在1992年批准普通干扰素用于治疗乙型肝炎。作为一种活性蛋白,干扰素需要用针剂的形式冷藏(2~8摄氏度)保存,所以只能通过注射给药。
干扰素的发展
普通干扰素的分子结构较大,导致药物半衰期短,就是说进入患者血液后,它很快就会被代谢掉(12小时之内)。药物必须在血液中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够起到作用,而血液中普通干扰素的浓度急速上升又急速下降,所以需要每2天就注射一次,非常麻烦。到了21世纪初,聚乙二醇(PEG,一种大分子结构)被加入到干扰素中制成了长效干扰素。这能让药物的半衰期明显延长,使血液中干扰素的浓度能够较为稳定地维持在一定水平,这样一周注射一次就可以了。在疗效方面,2005年的《柳叶刀》杂志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都有研究报告显示,长效干扰素略好于普通干扰素。2005年,FDA批准长效干扰素用于治疗乙肝。
不过长效干扰素的价格也比较昂贵,我国目前使用的两种长效干扰素都是进口的,每支约为1000元,一年下来,加上化验检查费用需要5万元左右。普通干扰素价格较低,一支约50元,一个月打15针,一年只需1万~2万元。
从形式上看,现在的干扰素基本都是预充式的。药物已经预先被注入注射器中,再加上是皮下注射,患者可以带回家自己注射?;褂械母扇潘匾丫龀闪艘鹊核刈⑸淦饕谎谋适?,更方便使用。而在治疗方案上,有的医生采取个人化的给药方式,例如根据患者的体重以及转氨酶水平的变化来调节剂量,这样能够加强疗效,但也只有不到40%的患者能够达到停药标准。
干扰素也挑对象
乙肝病毒并非全都一样,分为A、B、C、D等8个不同的基因型。有的基因型的乙肝病毒对干扰素治疗的反应很好,例如A型和D型,有的则不好,例如B型和C型。亚洲的乙肝患者大都属于B型和C型,例如我国有90%的乙肝患者都属于B型和C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医生会先给患者使用干扰素并且观察 6个月。一般20%的患者能收到不错的疗效,医生会再给这部分患者继续使用干扰素6个月,一年后他们能够达到大三阳转小三阳和HBV-DNA转阴,转氨酶恢复正常水平。如果观察6个月后,发现干扰素没有作用,那医生就会让患者转为服用核苷类药物。
另外,有肝硬化风险的老年人最好不要用干扰素。因为干扰素会造成血小板下降,血小板有凝血功能,而上下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并发症之一,所以干扰素有可能会加重病人的出血情况。老年人还有可能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这些“老年病”也会增加使用干扰素的风险。
1年的固定疗程
干扰素治疗1年后,大部分患者(80%)不会反弹,即病毒不会再次大量复制,但也有人想,能否延长治疗时间让乙肝表面抗原也转阴,实现临床上的治愈呢?在一些探索性的治疗中,的确有医生会延长给药时间,但是目前并没有大量的临床数据显示这么做有效。再加上,干扰素所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大、所需费用也高,所以大多数医生会在1年后停药,并不会延长治疗时间,以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身体和经济负担。
副作用让人生畏
我们都知道发烧、发炎其实是免疫系统工作的一种表现,既然干扰素是在促进我们的免疫系统工作,也就会导致一些类似于流感症状的副作用,例如发烧、浑身酸痛,这被称作“流感样症状”。一般在刚开始使用干扰素的时候,症状会较重,刚开始的1周,几乎人人都会发烧,等到身体逐渐适应了(一般需要两三周的时间),症状便会减轻。因此,医院可能要求患者在用药的头一周住院或者能够随时来医院,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后,医生可以及时处理,患者在心理上也可以得到安慰,不会因为恐惧而擅自停药。接下来的三周,患者每周来医院复诊一次,一个月以后患者只需每个月来复诊一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