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店住了一晚,早晨7点多起来,太阳还没有出来。
这就是西北的时间,比内地要晚。
我要乘坐公交车,前往嘉峪关。
公交车从城区出来,一直沿着祁连山脉行驶。
这辆公交车到了嘉峪关市汽车站就不走了,去嘉峪关城景区还要再坐6路公交车。
嘉峪关市是甘肃省下属的一个地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的中部。
嘉峪关地处酒泉盆地西缘,南临祁连山,北依马鬃山,地势险要,景色雄伟,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
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
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
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
进了景区,我花10元钱租了辆自行车。
关城外有一个水寨
远处可以看到巍峨的祁连山
芦苇在风中摇曳,美丽的花朵在蓝天下绽放,远处的亭子静候着人们前去歇息。
虽然此时水寨没有水,却显得很清幽。
一条索桥延伸到凉亭
在这关城外、水寨边留个纪念吧。
自行车只限关城外使用,还了自行车,开始进城。
城外有毛主席手书林则徐的《出嘉峪关感赋》
《出嘉峪关感赋》
林则徐
严关百尺界天西,
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
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
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
回看只见一丸泥。
林则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39年以林则徐“钦差大臣”身份赴广州查禁鸦片,虎门销烟,屡次打退英军武装挑衅,举国振奋。
不久,受投降派诬陷,被革职充军,遣戍伊犁。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初五,即公元1842年10月8日,他一路颠簸,满身征尘到达肃州。经过短暂休整,更换了大车车轴之后,于初七日出发,到嘉峪关。当夜宿于东罗城内的嘉峪关驿舍,第二天早晨,策马出关,见“西面楼上有额曰‘天下第一雄关’”,感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出嘉峪关感赋》。
嘉峪关关城位置及其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30华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
关城北面有暗壁连接黑山悬壁长城
南有明墙接天下第一墩
嘉峪关两边高山与峡谷对峙,关居其中,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明代长城全线中保存最完好的一个。
据历史记载,嘉峪关是“初有水而后臵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
说到嘉峪关,不能不提起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冯胜。
嘉峪关最初由冯胜首筑土城
公元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壬子正月,明太祖朱元璋派兵远征朔漠。宋国公冯胜为征西将军,出西路。二十六日,大军出发,命冯胜出金兰,取甘肃(今河西走廊地区)。五月,击败元失刺罕之兵;至永昌,又败元太尉朵儿只巴于忽刺罕口,六月付友德兵至扫林山(在今山丹县东),冯胜率大军亦至,共击元平章不花,降元太尉锁纳儿加等。随后,师进瓜、沙二州(今甘肃敦煌、瓜州),又败元兵,至此,冯胜下河西,甘肃皆平。
是年,宋国公冯胜决定在嘉峪山麓西北之余脉、九眼泉岗源上建关筑城,扼控咽喉。当年7月开始筹备兴建,于次年筑成一座周长220丈、高2丈余、宽厚丈余的有关无楼的土城。嘉峪关地区有关无城的历史,宜告结束。
从历史线索中,一代天骄冯胜的形象,渐渐浮出,他注定要与一座关口——天下第一雄关,共同书写人生最灿烂的一笔。今天,我们看见雄伟壮丽的嘉峪关,就如同瞻仰冯胜高大的身影。
公元1873年当时的陕西直隶总督左宗堂在收复新疆伊犁时速经嘉峪关,面对雄伟壮观、气势磅榜的关城,提笔写下“天下第一雄关”的巨匾悬挂于嘉峪关楼上,为雄关又添了几分威严、几分雄壮。
——以上文字来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文学院荣誉作家胡杨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