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显示网讯 周三傍晚五点半稍过,我把租来的车停在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的黑莓总部外。车内寒冷刺骨,窗外亦是一片冷清。而我在这片萧条之景中锲而不舍地搜索着,希求找到一丝人烟。
五年前,当黑莓尚且家大业大时,这座办公楼曾是一派繁忙,而绝不是今日这般如鬼城一样的的萧条。目之所及,门廊灯火通明,却没有想象中人群拥挤着通过转门的场景。走廊上空无一人,角落里也没有忙里偷闲抽着烟的员工。夜幕下,停车场也是一片空空荡荡,结了霜的地面让人联想起曲棍球场。一时间,我几乎要怀疑我是不是来得不巧,加拿大正举国放假,抑或是这座办公楼刚刚经历了紧急疏散。
这番萧条景象令人不禁生疑:过去的一个星期对黑莓而言可是异常忙碌的一周。就在我到访前仅数小时,路透社报道称三星正以70亿美元的价码洽购黑莓。(黑莓起初极力否认该报道,但因该消息使黑莓股价大幅蹿升,黑莓方面后采取了默认态度)同时全公司上下也翘首以待新近发行的复古经典款手机BlackBerry Classic的传来捷报。另外,黑莓的雇员也积极努力,制定了新的公司复兴计划。主要着眼于将商业人士重定义为核心用户群,并以此为目标进行自我改造。该公司管理层希望该计划能使黑莓转亏为盈。
黑莓今日的处境很难让人将它与昔日行业巨头这一形象联系起来。在公司全盛时期,黑莓拥有将近2万名员工,公司市值超过800亿美元,其在电子设备业的地位其他公司可说是望尘莫及的。黑莓手机风靡之时,人们对它的渴求简直堪比毒瘾,因此也得了个古柯碱莓的昵称(crackberry)。为之疯狂的不仅是普通人,政府机关与500强企业也争先把黑莓结合进工作中。政界名流也钟爱黑莓:有人曾在2008年大选后问起奥巴马怎么看入主白宫或被迫放弃黑莓手机一事,他风趣地答道: 要拿走我的手机,先问过我的拳头。
尽管黑莓毫无疑问还活着,它的规模与全盛时期早已不可同日而语。目前世界范围内共有7000名黑莓雇员,上个季度仅小有盈利。大部分人认为黑莓大势已去,该公司智能手机市场占有量在三星,苹果等制造商的攻势下被杀的片甲不留,仅剩不到1%。同时该公司市值已跌至52.5亿美元,仅为全盛时期的十分之一。
此行来滑铁卢是为了查明黑莓的没落对周遭都有些什么影响。我不禁想,衰退的黑莓是否会像当年不景气的通用汽车一般给本地经济带来巨大打击。
黑莓的策略不同于大多数跨国智能手机生产商,黑莓没有遍布全球的产品供应链。其生产设计均在本地完成。这一策略给当地大学学生提供了实习机会,更令半数的滑铁卢人得以就业。如同柯达与纽约罗切斯特一样,黑莓与滑铁卢的命运也息息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由于黑莓拒绝了大部分媒体的采访与来访要求,我只好以个人名义进行这次采风。戴上了帽子和手套,我下了车在广场附近徘徊,希望周遭有什么能证明我没来错地方。建筑一楼朝街道的一面是休息室,墙上还印有黑莓LOGO。我在休息室内发现了一块黑板,上面用粉笔歪歪斜斜地写满了激励士气的句子。这是我在这栋建筑里所看到的最真实而最有生气的景致。
其中一条歪歪扭扭地写着 永不言弃!
另一条则写着 不要放弃希望!
另一条: 我们准备好了!
直面挑战,抓住机遇!
黑莓卷土重来!
向他们证明!
相信黑莓!
看到这些励志标语,我终于确信这里就是黑莓的总部。
滑铁卢并非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创新中心。这座12万人口的城市(如果按大部分人的算法再加上附近城市基奇纳的人口,则人口共35万),由门诺派教徒于19世纪建立。几十年来城市定位都以中端制造业为重。因此,她的风头总是被一座国际化大都市盖过,那就是坐落于她东面50英里的多伦多。
这一情况终于在1984年有所改观,这一年,滑铁卢大学的两位工程系学生成立了一家以研发无线数据传输设备为主旨的公司 RIM(Research in Motion)。之后的几十年里,这家公司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方式?;种谝杏胝囟际荝IM的第一批顾客。他们都为黑莓手机折服。因为黑莓,通讯变得更安全、人们得以随时随地访问email,工作效率得以提高、沟通错误也相应地减少。到了2005年,黑莓简直成了政商界身份的象征,出货量也大幅上升,从一年卖出100万台,到一个月100万台,最终飙升至一季度1000万台。
随着RIM逐渐壮大起来,它在市内购置了越来越多的不动产。最多时,共有约15处房产登记在RIM名下,本地雇员人数超过1万名。RIM的成功影响到了城里每一个人的生活:餐馆为RIM的商务宴请辟出专房,也通过承办机构内部宴会而赚得盆满钵满。新的酒店如雨后春笋,为前来出差者提供落脚处。该地区的房价也因此水涨船高。RIM首席执行官(CEO)Mike Lazaridis和联席首席执行官Jim Balsillie用他们数以亿计的资产在本地医院建立了癌症病人关爱中心,打造了世界一流的理论物理研究机构。他们还为本地大学在RIM公园举办夏令营的花销埋单。RIM公园拥有从冰球场到棒球场的一系列设施。因为慷慨,他们在本地得了个 Mike Jim 的昵称。而位于公司总部同一条街另一头的热水浴场每年六月都会进入减价季,因为这段时间恰好是RIM经理发奖金的时候。
滑铁卢更要感谢黑莓一点的是,它把她变成了一座旅游城市。每隔几周,私人飞机都会送不同的名人来到滑铁卢来游览RIM总部并与两位首席执行官会见。这些名人包括了英国女王、Lance Armstrong(美国著名自行车手,后遭禁赛)、Will.i.am(著名说唱乐队黑眼豆豆成员)以及史蒂芬 霍金。RIM公司执行层中也有些人索性自己成为了名人。公司前开发者关系主管Mike Kirkup曾说, 我们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却很酷。 他回忆说,当他到访印度尼西亚时,他不得不雇佣保镖以防自己被一群狂热的黑莓粉丝所伤。
黑莓曾是最酷的公司,大家都很享受为它工作,那时几乎人手一台黑莓手机, Michael Litt如是说,这位前黑莓工程师离开黑莓后只手创办了视频分析公司Vidyard, 公司当时简直势不可挡。
大部分当地人会告诉你,RIM早期的成功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滑铁卢大学。这所有 加拿大斯坦福 之称的大学以它壮大的工程科系著名,另外,这所大学的另一出众之处是能够为学生提供在大公司带薪实习的机会。从RIM起家时起,滑铁卢大学就为它提供了稳定的人才来源。(故事的另一面是,RIM雇佣的实习生如此之多以至于它一时间被称作RIM大学)作为回报,这些实习生会在实习的第四个月拿到一笔津贴,当然除此之外更吸引他们的,就是可以得到一部免费、无限流量的黑莓手机。
在2007年,只有两种人会拥有无限流量的手机,一种是华尔街的银行家,另一种就是滑铁卢大学的学生。 Ted Livingston如是说。他曾在黑莓实习,现在他在Kik(一家提供手机短信服务的创业公司)担任首席执行官。
作为这份慷慨回报,滑铁卢人都成了黑莓的忠实用户。城里没有任何人使用诺基亚或摩托罗拉手机。 因为这么干简直无异于在底特律(通用汽车总部所在地)开一辆本田招摇过市一样, RIM前首席技术官David Yach如此说道。每次黑莓发布新设备,都会收到来自本地的大肆吹捧。即使实在黑莓没落的今日,那些批判黑莓的科技博客主总会收到一些来自安大略省的老顽固发来的评论。他们坚持黑莓只是一时失意,而它的荣光终将回归。
尽管在全球范围上取得了成功,RIM仍保留了其作为加拿大公司的特色。虽然它造就了数十名百万富翁,但它的停车场从不曾被豪车所占据。大部分高层都生活简朴,购置的房屋并不豪华。在公司内部讨论RIM股价是被严禁的行为。(据多名黑莓前雇员称,对打破这一规则的惩罚是请客全公司上下一顿Tim Hortons咖啡店的甜甜圈)即使是两位首席执行官,Mike与Jim即使挥霍也是加拿大式的节制。Jim曾多次尝试购买一支NHL冰球队,可惜这一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相比硅谷,加拿大的科技产业显得不那么高端。这里没有像Uber这样能颠覆整个产业的公司。取而代之的是无数看起来不那么有趣,却有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必不可少功用的创业公司。比如Sandvine这个来自本地的创业公司,为宽带公司提供网络设备。而来自库奇纳的创业公司Blitzen,按它在AngelList(创业公司投资网站)上的自述,则给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收集管理并融合其用户数据的方式。
人们总说我们这尽解决些又难又无聊的问题。 Iain Klugman说。他是当地一家提供创业培训与指导的创新中心Communitech的首席执行官。
然而黑莓却没有选择这条路。尽管起初黑莓手机的设计理念是为了让公司与员工间交流更便捷,它一经推出却广受普通消费者欢迎。名流如麦当娜与Jay-Z都钟情于它。黑莓的粉丝网站也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冒出,向全世界散播黑莓公司的最新动向。当公司网站的关注数超过1000万时,两位执行官Mike和Jim包下了多伦多的一整个冰球场,为公司员工举办了一场派对。美国的范 海伦乐队更是千里迢迢飞来为该派对助兴。
RIM那时真是一派辉煌, 滑铁卢大学工程系的教务长Pearl Sullivan说道, 它也掀起了一股地区性的思潮:理念是实现的基础,而市场是商业化的基础。
RIM的成功教会了滑铁卢人一件事,那就是加拿大的科技公司在市场中也是有竞争力的,甚至在与那些财大气粗的美国同行竞争时也能占优。两位黑莓CEO面对竞争毫不怯场,不像他们的某些同行,他们就像一对合作完美的拳手。他们话语中对竞争对手满是不屑。他们面对竞争绝不绅士,更像是嗜胜如渴的赌徒,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不少滑铁卢市民向我表示,在没有黑莓的日子里,他们去美国旅行总是小心翼翼地藏起加拿大口音,正襟危坐地装美国人。然而黑莓突然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从一个滑铁卢本地的小公司,黑莓逐渐成为了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呼风唤雨的大公司,加拿大人都引之以为傲。
作为加拿大人,过去我们觉得第三名就是不错的成绩了, Communitech的Klugman说, 然而RIM向我们证明了求胜重在一种敢于进取的态度。
在1998年到2012年间曾担任RIM首席软件技术官的Yach告诉我: 当我注意到连我的理发师都开始用iphone的时候,我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妙。
Yach自己的新网络管理公司 Auvik Network位于一栋原属黑莓的大楼里,办公室里黑莓留下的痕迹仍然清晰可见(比如说,会议室里有就有一个由灰色方块拼成的RIM标志),但是整个工作空间已经为这个蒸蒸日上的创业公司经过重新调整,随处可见写着 操蛋事常有 , 别瞎bb 这类用网络用语写成的横幅。Yach站起来走到窗前,向我指出窗外几栋曾经属于黑莓的建筑物。
黑莓开始走下坡路是在2007年。就在那一年,iphone向世人证明了智能手机可以集实用性与美观性于一体。然而黑莓高管坚持功能性为王(Mike曾这样告诉过记者: 你试试用iphone的触摸屏去输入网络密钥,你就知道什么叫挑战。 ),但是到头来消费者的选择证明他们犯了个大错。iphone在刚推出市场的时候表现不温不火,但在一年中销量迅速蹿升至1000万部,并且开始向黑莓的传统领域 企业市场进军。银行家和律师或许会觉得在iPhone上打字比在黑莓上要麻烦一些,但是他们非常中意iPhone的触屏界面以及其中基于图形界面的众多App。Vidyard的Michael解释说: RIM完全没有想到人们只是想在上厕所的时候玩愤怒的小鸟。
接下来的几年时光对于黑莓来说可谓残酷。由于大量的消费者转而购买苹果或三星出品的手机,RIM在竞争中损失惨重,而此时更为雪上加霜消息传来:黑莓的大型企业用户将不再为员工统一购置手机而是逐渐开始允许员工使用自己购买的移动设备。Mike和Jim固执地决定坚守自己的阵地,坚定的反对出品任何无键盘的触屏设备,并向设计糟糕的 Playbook 系列平板电脑投入了数百万美元。当他们意识到问题并开始调整自己的策略时,一切都太晚了。在2012年1月,RIM引进了一个不苟言笑的德国人,Thorsten Hein作为公司新的CEO。Mike和Jim则退居联席主席一职,这是他们首次将公司交给非加拿大人来管理。
然后,裁员就开始了。在2012年的头几个月里,RIM在每一个礼拜一都会裁员(到最后,有四分之三的本地员工在这段时间里离开了公司)。每周公司内部都会到处进行大刀阔斧式的裁员 一会这个部门被裁掉一百人,一会那个部门又被砍掉两百人。在这个过程中,每一轮裁员都深深的影响到了滑铁卢这座城市。几乎每个住在滑铁卢的居民都会多少认识一些在RIM工作的人,有可能是自己的弟弟在RIM上班,也有可能是自己的邻居。 这种煎熬简直就像是中国水刑(一种利用人对未知的恐惧达到恐吓效果的酷刑) , Klugman这样形容那段日子。在之后的2013年大多数时间里,RIM(其在2013年一月正式将自己重命名为 黑莓 )上下都为一件事而全神贯注:公司即将推出被寄予厚望新的操作系统 黑莓10 。公司希望此乾坤一掷之举能将自己在智能手机的行业竞争中获得优势。许多员工都在这段时间中一周工作80,90甚至100个小时,而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在这个项目一结束时就被解雇了。
Yach是这么描述这一切的: 这感觉有点像强行军,只不过最后RIM把所有人都逼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