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7月底,蒙牛乳业泰安有限公司负责人在青岛即墨市向各养殖场宣布,自8月1日起,青岛、烟台和威海等地的牛奶收购价格从上个月的4.5元/公斤降至3.5元/公斤。与之相对应的是,雀巢、伊利8月份在当地的收购价都在4.2元/公斤之上。蒙牛方面给出的降价理由是,囤积的进口原料粉减少了国内原奶需求;乳品消费需求疲软,原奶严重过剩;胶东半岛运输半径太长,影响鲜奶质量。无奈之下,胶东半岛的部分奶牛养殖场联合起来向蒙牛要说法。几经博弈后,蒙牛日前通过莱西市畜牧局口头通知当地各养殖场:自9月16日起,收购价格在8月份3.5元/公斤的基础上上调0.4元/公斤。
鲜奶收购价突降1元
9月15日,青岛莱西市。莱西市一家奶牛养殖小区负责人指着总投资1200多万元的场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按照蒙牛方面的要求,这里将打造成胶东半岛标准化养殖基地,但如今不仅当初承诺的300万-400万元无息贷款无着落,鲜奶收购单价又降至3.5元/公斤,再除去0.1元/公斤的运费,养殖场已入不敷出。
在与奶牛养殖场合同尚未到期 (2012年2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的情况下,蒙牛于今年5月29日与胶东半岛12家奶牛养殖场重新签订了一份五年期合同。比较两份合同发现,新签订的合同取消了2.8元/公斤的最低保护价,并在“随行就市”定价的基础上补充了“根据供给关系”。
“去年下半年 ‘奶荒’的时候,来胶东半岛高价抢奶的是蒙牛,如今以各种理由限收、拒收、降价的又是蒙牛。 ”青岛市一位与蒙牛合作7年的奶牛养殖场负责人对此表示很伤心。
烟台莱阳市一位奶牛养殖场的负责人也表示:“如果说随着行业一起波动,我们可以接受,毕竟养殖业存在周期性,但为什么雀巢、伊利在当地的收购价还是4.2元/公斤,蒙牛却突然降到3.5元/公斤? ”
产销割裂
“原奶过?!保羌钦咴谧叻霉讨刑降淖疃嗟慕馐?,这更让当地养殖户、奶农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短短半年的时间,就从“奶荒”转变为“过?!??
山东省奶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奶牛存栏量为125万头,同比下降3.7%;奶类总产量为280万吨,同比降低5.05%。
另外,山东省继2013年乳制品总产量同比下降 14.34%后,2014年上半年下滑势头依旧。 1-6月,全省累计液态奶产量为 109.61万吨,同比下降6.7%,仅6月份就下降23.24%。
山东省奶业协会会长张志民分析称:“去年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出现的暂时性‘奶荒’,导致国内奶粉进口商和下游乳企对2014年的奶源供需形势作出了误判,于是从2013年第三季度到今年上半年大量进口和囤积乳粉。 ”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进口乳粉85.4万吨,同比增长49.08%;乳清粉 43.4万吨,同比增长14.72%。 2014年上半年国内进口乳粉同比增长75.2%至68.2万吨。囤积的高价进口乳粉需要消化,且还要承担误判造成的巨大损失。
根据山东奶业协会近期对青岛、烟台、潍坊、淄博等12个市、28家奶牛养殖场的调研,蒙牛在胶东半岛的表现只是目前奶业形势的冰山一角。济南、泰安、东营等地的奶农反映,一些乳企对日产1吨左右的奶站,在没有预先告知的情况下已经拒收。
畸形布局待解
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人均奶类占有量为 26.96公斤,“这个时候就出现‘过剩’,确实很难理解。美国、德国出现过‘爬坡顶’,怎么也上不去了,但是背景不一样,它们是在人均占有量为 260-300公斤的时候出现的。 ”乳业知情人士介绍。
在乳业人士看来,蒙牛此番在胶东半岛掀起的鲜奶收购降价风波,恰恰是长期以来国内乳业格局混乱的缩影,高投入、高产出的发展模式终究不适合中国奶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走自己的道路才是可持续发展的良策。
从上游奶牛养殖业来看,养殖成本并不因为原奶价格波动而变化,占比近八成的饲料成本一直都在上涨。目前国内奶牛牧场饲料大多为苜蓿草、燕麦草、青贮玉米和豆粕、棉籽,其中大部分如苜蓿草、燕麦草和棉籽等都是从国外进口。
张志民称:“在国际上,牛奶主要针对的是中低端消费人群,是老百姓都喝得起的产品。目前国内乳品生产成本、加工成本和流通成本高企带来的高奶价现状,不利于扩大奶业内需。 ”“我国已经进入高奶价行列,产品生产成本持续走高,受国际市场影响越来越大,高奶价已成为制约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究竟有无破局之举?一位乳业资深人士介绍称,中国台湾地区发展奶业的经验就值得大陆参考,即大力发展本土巴氏鲜奶,适当进口常温奶。这对目前国内乳制品市场结构而言,将会是颠覆性的改革。
长期以来,乳品大企业为了解决北奶南运的难题和抢占市场份额,大力发展便于保存、突破运输半径限制的常温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