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主义”这个名词的出现带有偶然性意味,上世纪初,当立体主义的主将乔治·布拉克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埃斯塔克的房子》时,评论家L·活塞列斯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评论说:“布拉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成为立方体。”这种画风也因此得名。立体主义主张在画面上将一切物体形象破坏、肢解,然后再加以主观的拼凑、组合,以求立体地表现出物体的不同侧面,即表现出二度、三度空间,甚至是四度空间。艺术家们最早谈的是立体主义,毕加索把被镜头(或者是视线)遮挡的那一部分强弩着到一个平面上,用2D的形式来表现3D的现象,而达利更厉害,不画3D,画梦,在达利的梦境中,钟表像河水一样流淌着,软绵绵地挂在树上、耷拉在桌子的边缘……达利把时间给控制了!
回到现在,艺术家那危利用空间的规律,用精密的数学计算制造出华丽的错觉,他的新作就是把2D的作品转化成3D,3D给人带来错觉,艺术家恰恰是利用这种错觉。夏小万试图消解平面绘画的二维性,在空间中探索绘画的立体奥妙,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智慧,在有限的知识文库、思维意识里挖掘、开拓无限的领域、空间,这正是艺术的价值之所在。人们在这种多维度的绚丽绝妙的视觉呈现中享受悦然,然而就像维度空间在随着已知事物、规律不断增加地同时持续带来惊喜一般,维度的尽头一样充满未知,并且随着已知世界无限延伸,而我们持续追寻的意义正是回返给我们疑问追寻的意义,这也是一种维度的诠释。
立体主义(Cubism)
又译为立方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1908年始于法国。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艺术家从许多角度对对象进行描绘,将其置于同一画面中,来表达对象物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角度交错迭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维空间错觉。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维空间的绘画特色。
立体主义在二十世纪有两个派别。一个是洗衣船派,也就是正统派。这个派别的代表是巴勃罗·毕加索和乔治·布拉克。毕加索的《梦》作为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诠释着立体主义的内核,这幅画展现出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新手法。布拉克在《埃斯塔克的房子》中以独特的方法压缩画面的空间深度,使画中的房子看起来好似压扁了的纸盒,而介于平面与立体的效果之间。另一个派别是蜂窝派,是以一群后起的立体主义画家为代表的。立体主义的出名也是由这些蜂窝画家所催化的。
提到立体主义,萨尔瓦多·达利是不可漏掉的,他在画作中探索立体主义,这位具有卓越天才和想象力的画家用一种自称为“偏执狂临界状态”的方法,在自己的身上诱发幻觉境界,将梦境的视界挪移到画布上,以一种扭曲、变形的怪诞姿态建构出令人惊异的维度世界。在他像迷雾一样的作品意象中,那幅《记忆的永恒》(1931)最让人难以忘怀,在平静、诡异的纯色风景里,瘫软地挂在树枝上的钟表,承载着怪诞、离奇的潜意识幻觉感和个人梦境的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