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悉数“活”在村寨(村落)里。离开了村寨的滋养,就统统是“死”的资料,只存在于电视、报刊、网络、博物馆以及人们的记忆中。然而,在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在近乎疯狂的城市化和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村寨的数量正急剧减少。据民政部统计,2002年至2012年,我国自然村由360万个锐减至270万个。10年间,平均每天消失200多个。
?;た滩蝗莼骸5两贕DP追逐中的大多数人却浑然不知。
“中国走访56个民族第一人”施晓亮和他的团队在民族文化保护的路上已行走了17年。现在,他们再次出发,开始了“保寨”的漫漫行程。他们称,要用10年时间记录、传播1000个大美村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唤醒” 世人。
拍出民间视角的“国家形象宣传片”
47岁的施晓亮,平日少言寡语,但只要一谈到民族文化、谈到村寨,就成了话痨。这个曾经的媒体人,4次自驾走遍全国、拜访56个民族的传奇经历,在圈内小有影响。
“勿庸置疑,现在中国、中国人的形象在国际上存在很多误读:土豪、炫富、素质低、喧哗、吐痰、‘到此一游’、GDP奴隶、越长越像的城市、越来越重的雾霾……其实,中国有最美、最多样的好东西,这些都‘活态’地保留在乡村,特别是那些各民族的特色村寨,我称之为‘大美村寨’。”施晓亮说。
几年前,有关部门耗资数亿制作了一部《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纽约时报广场大屏播出。这部以名人、景点、高楼大厦填充起来的宣传片起到的作用却低于预期。“这些能算是‘最中国’的文化符号吗?”施晓亮有自己的见解,“意识形态的灌输,效果有限。世界看中国,最感兴趣的不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而是那些中国独有的元素。”
“这些‘中国元素’,老外更容易接受的另一个名字叫‘非遗’,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这些元素活在一些村寨(村落)中。但是,目前村寨?;さ南肿慈床焕止?,更多的?;ぶ煌A粼谡吆涂谕飞?,因为文化保护的效果不可能速成,不能为政绩加分。特色正在消失,?;た滩蝗莼?。”
“什么叫刻不容缓?村寨里很多‘非遗’传人大都已年过古稀,后继乏人,一个老艺人的辞世,往往标志着一门文化绝活的消失。”施晓亮说, “绝大多数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家底并不了解,怎么会自信,又怎么会让别人尊重?”
施晓亮认为,宣传很重要。“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全社会对民族文化的?;げ还恢厥樱罡镜脑蚴切还?。人们都没看到,怎么会了解?不了解怎么去喜欢?不喜欢又怎么会重视?不重视又何谈?;?因此,需要有人来记录、传播。”
去年8月4日,由国家民委指导、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主办的“美丽中国梦·大美村寨行”活动在北京启动。作为该活动的策划人、发起人,施晓亮担任活动组委会执行秘书长、领队。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文化是最大的软实力、是最核心的竞争力’、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国家民委也提出‘十二五’期间在全国重点保护和改造100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大美村寨行’准备用10年时间(2013年-2023年)走访1000个大美村寨,从影像、文字等不同角度,让世界了解村寨所承载的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动员全社会重视和?;ご逭;っ褡逦幕?。”
施晓亮说,“国家形象宣传,并非只是‘国家队’的事,每一个中国人都责无旁贷。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宣传大美村寨的行列中,拍一系列民间视角的‘国家形象宣传片’,通过现代传播手段,让更多人看到、知道。”
原汁原味的八大村寨
去年11月14日,“大美村寨行·贵州季”正式启程。施晓亮亲自驾车,自北京直奔黔东南。2000多公里的路程,他早已轻车熟路。
“贵州的民族、村寨数量众多,相对其他省份来说民族文化保持得更传统、更原汁原味一些。”这是施晓亮第七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
随施晓亮同行的采风团成员有五个:他的两个多年搭档(刘伟和娄平)、一对随队游学的父子(做传统文化教育的王强及其14岁的儿子王小帅),还有一名志愿者(自带摄像器材加入团队,协助拍摄、剪辑的90后蒋泽奕)。
“每个成员都很辛苦,但每天都很充实。白天开车赶路,忙着采访、拍摄,晚上还要撰稿、整理图片和影像资料等,经常不知不觉到了下半夜。”施晓亮说。
这次行程历时近一个月,走访了8个村寨。按顺序依次是:
1、黄平谷陇大寨:全村90%的妇女用苗歌对唱
这个村寨是苗族著名歌手阿幼朵的家乡,720户、3556人几乎全是苗族。谷陇大寨群山环绕,森林繁茂,梯田层层,沟壑交错。寨内苗家吊脚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全村90%以上的妇女能用苗歌对唱。阿幼朵的母亲是国家级非遗(苗族老歌)的传承人,阿幼朵自小浸润在这样的民歌氛围中,耳濡目染。
2、黄平望坝革家寨:仍沿用氏族制度的“羿的后人”
望坝革寨历史悠久,至少有700多年传承,是革家历史文化保存得较为完整的村寨之一。中国56个民族之外,还有众多未识别的民族。革家人并不承认自己是苗族的一支。他们自称“羿的后人”,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古僚人的氏族制度和生产生活方式。每个革家人家里的正厅上方,都供奉着弓箭模型,“上谢天星,下安地龙”。
3、雷山西江千户苗寨: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西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居民多达千余户。在这里,苗族“原始生态”文化保留得非常完整,被称为“苗族露天博物馆”,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西江千户苗寨近年来声誉日隆,对旅游发展和民族传统?;さ墓叵荡淼帽冉系玫?,当地苗族百姓从苗族文化中得到了实惠,更有积极性自觉参与到对文化的?;ず痛兄欣?。
4、雷山郎德上寨: 惟一列入“国家文保单位” 的苗寨
如果说西江是苗族文化活态的迪斯尼,郎德更像一座价值连城的苗族文化博物馆。实际上,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さノ?,是惟一的“国家文物?;ぜ侗?rdquo;的苗寨。整个寨子的民居、吊脚楼、芦笙堂、风雨桥都是国家级文物。村民们的生活方式、民族节庆、绣花、唱歌、踩芦笙、跳铜鼓,都是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他们按照祖训和寨规原样传承,一丝不苟。
施晓亮在采访时感受到了民族文化强大的“同化”作用。他们的采访对象,一位嫁到朗德的外省汉族媳妇,几年的功夫就被同化得“比苗族还苗族”,不仅唱苗歌、跳苗舞不输当地苗族姐妹,还绣得一手好苗绣,把苗绣产品集合成了一个小产业,让寨中人尝到了民族文化的甜头。
5、小黄侗寨: 天籁之音“侗族大歌”倾倒巴黎
侗族人常说“饭养身、歌养心”。1986年10月,小黄侗寨的9位侗族姑娘应邀参加“巴黎金秋艺术节”,这些非专业歌手以多声部、无伴奏的侗族大歌倾倒了整个巴黎。此后,小黄侗族大歌曾几度在央视春晚等国内外重大演出活动中频频亮相,倍受赞赏。
小黄侗寨四面环山,几百座吊脚木楼依水而建。村内寨外,处处有歌,事事有歌,歌是他们的语言,歌是他们的历史。村中大大小小的侗歌队就有20多支,孩子们从小就被母亲背在背兜中参加歌队排练,“不会说话就会哼调”一点也不夸张。
6、高华瑶寨:神秘的“瑶族药浴”
高华瑶寨只有百户人家,隐藏在从江县翠里乡东部山区的一片林海中。这里山高谷深,层峦叠嶂,森林覆盖率高达86%,有如世外桃源、天然氧吧。
“黔地无闲草,处处有灵药”,原生态、纯天然、无污染的野生植物,是瑶族人取之不尽的医药宝藏。每有客来,乡亲们不是招呼吃饭,而是安排洗“瑶族药浴”。灶堂里柴火正旺,硕大的铁锅中一捆草药厚厚实实高出了锅沿,在热气腾腾的水中泛着新绿。烧好的药水倒入杉木桶,人坐桶内熏浴浸泡,让药水深入五脏六腑。据说,洗瑶浴可消除疲劳、舒筋活血、祛骨节风寒,使皮肤富于弹性。传统上,瑶族妇女产后必洗药浴,三天后可下地劳作。
7、岜沙苗寨:“秦汉遗风”与“枪手部落”
岜沙离从江县城仅仅7公里,旅游早已形成气候,但岜沙苗民的“秦汉遗风”却丝毫没有受到外界影响。岜沙男子身穿自家纺织的亮甲粗布,以镰刀剃头,人手一杆火枪,个个如纠纠武士。这里因被公安部允许持有火枪,而成为了“世界上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入选“地球上最神秘的21个原生态部落”。 岜沙人信仰树神、太阳神,世世代代爱护树木、崇拜树木。他们生前不做棺材、死后不留坟头和墓碑的丧葬习俗与栽种生命树的习俗,都非常罕见,是其朴素生态观念的表现。
8、从江占里侗寨:不可思议的“生育奇迹”
占里侗寨坐落在深山密林中,是一个植被良好、民族风情浓郁的美丽侗寨。村外苍山叠翠,门前流水淙淙,一幢幢吊脚楼错落有致,鼓楼、风雨桥历历在目。这里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两个孩子,均为一男一女。占里几百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很多人将这一奇迹归功于“换花草”。这儿被誉为“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 ,更多是因为这里存有一整套系统的人口文化、生育观念。
“村寨游学版”的《爸爸去哪儿》
2011年,征得14岁的女儿同意后,施晓亮为她办理了休学手续,带她加入到“走进56个民族家庭十年回访”活动媒体联合采访团中来 。180多天,20多个省市自治区,行程8万多里。“虽辛苦,但女儿学到了其他同学无法学到的知识,受益终生。”
如今,“大美村寨行·贵州季”中,也有一个 “小游学者” ——14岁的王小帅。小帅因对学校生活“感觉心累”,半年多前就退学了。父亲王强借担任“大美村寨行”司机的便利,“半哄半骗地把儿子拉入到这一活动中”。
“王强从事的是传统文化教育,深知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的重要性,他想让儿子来一次‘村寨游学’。儿子是游学的主角,父亲是陪读者,我和另外几个人就成了游学的督导。”施晓亮说。
这次“村寨游学版”的《爸爸去哪儿》,让小帅收获颇多,从最初的厌烦到渐渐喜欢。长途远行让他学会了忍受和适应,每天与各色人等打交道让他学会了沟通与交流,村寨的体验让他知道了中国的民族文化很美、很丰富。他学会了摄像摄影,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
小帅在《游学日记》中写道:“这些天虽然经常上不了网,但我与爸爸这一行人大部分的时间里都很快乐。”
“小帅是在爷爷奶奶的宠爱下长大的。通过这次活动,小帅提升非常明显,有了团队意识,能把交代的工作提前完成。在接触了几家特困户后,有了同情心、感恩心、知足心。同时,在少数民族村寨里面,视野开扩了许多,见到很多以前想都想不到的世界,孩子非??目炖郑颐亲黾页さ囊彩芤娣饲?。”王强对儿子的变化感慨颇多,他在活动结语中写到。
刚开始时,小帅经常向“施大爷”抱怨“饭菜不合口,贵州任何菜里都放辣……” 几天后,“施大爷”欣喜地看到了这个“差生”的不少优点:“他耐受力强,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每次锁车门,总忘不了逐个车门拉拉试试,比他爹细心;他责任心强,交待给他擦拭车窗的任务总是完成得很好,这在叛逆期的年龄来说,实属不易……这个年龄的孩子,课堂上给不了他们全面的营养,经历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我们的村寨游学活动,今后还将开展。让大家特别是孩子们知道,真正好玩的地方、有价值的地方,不是在迪斯尼乐园、游乐园,而是在我们神秘而充满魅力的村寨里。”施晓亮说,“传播民族文化也得从娃娃抓起,这也是对孩子进行民族文化宣教的最好方式。”
建立“中华非遗影像博物馆”
打开“大美村寨行”活动的官方网站“中华村寨网”,内容的精彩和丰富令记者眼花缭乱。这是施晓亮和他的团队几年来,小鸟筑巢般一点一点构建起来的“我们自己的平台”。
以此为基础,他们与很多媒体合作,星火燎原地把影响辐射开来。其中,腾讯网以新闻、图片、视频、公益等多个频道与活动全面合作,腾讯名牌栏目《中国人的一天》为“大美村寨行”制作了专辑,在社会各界获得了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