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对老“雷锋”,退休22年来,他们为家境困难的孩子们创办了社区“免费课堂”。他们就是山西太原的彭席胜和丁素梅。退休前,彭席胜是太原六十三中的一名数学教师,在教育界小有名气,他带过的毕业班学生数学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退休前,彭席胜是太原六十三中的一名数学教师,在教育界小有名气,他带过的毕业班学生数学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6月29日央视网)。
彭席胜和丁素梅两位老师退而不休,在有限的生命中,他们还想为社会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还想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直到自己干不动的时候,他们才能把自己身上所具有的红烛精神传承给那些家庭贫困的莘莘学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是在免费给家庭困难的孩子补课,不收任何费用。而且,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已经默默地坚守了22个春夏秋冬;而且,他们用自己的灵魂感化了许许多多在学习方面十分困惑的孩子;而且,他们用自己锲而不舍的表率作用,让那些贫困而又生活十分拮据的学生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爱;而且,他们还在继续像春蚕吐丝那样,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应该说,他们不仅是在给家庭贫困的孩子们补课,而且是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孩子们如何做人,而且是在让孩子们懂得如何传承爱心。一个社会,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人与人之间就得相互关心与爱护。只有人人奉献爱心,社会才能和谐进步;只有人人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去用心体贴和帮助别人,人与人之间才能产生更多的人情味,才能更加相互理解与信任。
《孟子》中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女,推广开也去爱抚人家的儿女。也就是说,要像尊重我们自己家的老人一样尊重别人家的老人,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别人家的孩子。要想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和目标,我们每个人就必须用实际行动去努力追求,时时事事去做社会所需要的善事。只有把爱无私奉献出去,人与人之间才能相互取暖。
正如雷锋同志生前在日记中所言:“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让家庭困难的孩子得到帮助;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就能把学习搞好,就能成为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人,就能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只要大家永不放弃对于理想的追求,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正确方向,大家彼此就能从中获得快乐与幸福。而且,能够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把雷锋精神变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伟大精神财富。
雷锋同志说得好:“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为人民服务既是一种自觉行动,又是改造自我的一种乐趣;为人民服务既是在为别人服务,也是在为自己服务;为人民服务既是业余爱好,又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为人民服务既是在奉献自己的爱心,又是在净化自己的心灵和陶冶自己的情操。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正是由于彭席胜和丁素梅两位老师永远秉持着诚实守信的原则和社会公德,所以他们22年免费补课从不间断;正是由于他们在帮助困难孩子免费补课的过程中得到了从未有过的精神享受,他们才能在“免费课堂”上让自己的灵魂不断地得到升华。那么,笔者要说,他们不仅是一对恩恩爱爱的“老雷锋”,而且是恩恩爱爱的“活雷锋”。而且,他们的爱将会被孩子们继承和发扬光大;而且,他们的爱一定能发芽生根和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