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世界的大奖诺贝尔奖设立于1900年6月29日,今天是该奖基金会成立117年。诺贝尔奖是在诺贝尔死后设立的,他把大约100万瑞典克朗赠与十多名亲友,余下部分(3100万瑞典克朗)用于设立诺贝尔奖。
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1833.10.21-1896.12.10)
诺贝尔遗嘱中关于诺贝尔奖的内容如下:
我,签名人艾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
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现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
诺贝尔遗嘱全文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物理奖和化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颁发;医学和生理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颁发;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文学院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的5人委员会颁发。
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也就是说,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谁最符合条件谁就应该获得奖金,我在此声明,这样授予奖金是我的迫切愿望······
这是我唯一有效的遗嘱。在我死后,若发现以前任何有关财产处置的遗嘱,一概作废。
1901年诺贝尔的遗产只有3100万瑞郎,但从1901年至今的116年里,诺奖发放的奖金总额早已远远超过诺贝尔的遗产。
1901年首次颁奖,根据诺贝尔当初的遗愿:一位教授20年的工资。但此后奖金数额开始缩水,甚至1923年已经降到了最低11.49万瑞郎。尽管此后奖金名义数额在增大,但因瑞郎的数次贬值,实际价值一直难以达到1901年的水平。
直到1991年,诺奖金额升至600万瑞郎,才与1901年首次颁发的实际价值相当。也正是从1991年开始,诺奖金额连年上升,到2001年已经上涨到1000万瑞郎,并一直维持到2011年。虽然2011年诺贝尔基金会投资不力,但总资产仍然高达28.6亿瑞郎,是设立之初的92倍。2016年诺贝尔单项奖金800万瑞典克朗(约616万人民币)
诺贝尔奖金池的余额:1901年3100万瑞典克朗——1953年约2000万瑞典克朗——2015年约40亿瑞典克朗。3100万瑞郎竟然花了116年还没有用完,还增值100多倍。为何诺贝尔奖金始终发不完?是因为投资理财,所以不但没花光,奖金数额反而不断上涨,基金的盘子也越来越大。
诺奖完全是依靠投资理财的收入在继续执行着诺贝尔的遗嘱,理财专家的出色表现延续了诺贝尔的梦想。
1901年到1953年期间,诺贝尔基金最早只是投资于国债与贷款等安全的证券上。由于每年奖金的发放(3%不到)与基金运作的开销,资产总额不断下跌,30年代奖金减少了三分之二;到1953年,该基金会的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瑞典政府允许基金独立投资,诺贝尔基金会开始了投资股票、不动产为主的理财;进入70-80年代后,不断攀升,最终达到了现在的40亿瑞典克朗的总额,增长超过了100倍。
基金会设定了投资收益目标:3.5%。这个数字去除了通货膨胀的因素后,目标并不高,但是最近几年的收益远不止于此。基金会的资产配置比例基本是这样的:股票50%,固定收益类20%,其他资产30%。每一部分都会根据当时的大环境上下波动10%不到。诺贝尔基金用的是什么投资工具(2014年例)呢?
股票类:占55%。其中44%是用的MSCI国家指数,11%是用的SIX Return Index;
固定收益类:20%。全部用“Handelsbanken All Bond Index”的债券指数。
其他类:25%。全部用“全球FOHF指数”对冲基金指数。
对我们理财有什么启示呢?尽管我们都希望安全的投资,但是也要有适当的冒险。要根据收益和风险配置不同的资产,单纯的买债券或存款,财富增长还是比较慢的,再加上通货膨胀的问题,钱会慢慢花完的。对于很多非专业人士,应寻找更合理科学的投资方式,长线投资短线搏击并存,坚持不断的学习理财技巧,随机应变。在投资的时候也多考虑下指数基金这种随大势的基金,或者考虑基金定投,是一种不错的选择。